:::

50+職場不打烊!成熟世代助力企業新篇章

50歲以後,你想過怎麼樣的人生?
我在計程車上,和一位曾經在台灣工具機產業服務的模板師傅聊天。閒聊過程中,才知道他從沖床技術,一路磨練到CNC,接著到中國工廠歷練後,跟著老闆繼續到越南工廠協助設廠。45歲後他自覺壓力過大,腦壓讓他難以成眠,他開計程車謀生,如今也已經8年。一身的手藝到此結束,他僅維持基本收入,技術也無人傳承。

日本暢銷書作者枡野俊明在台出版《50歲後,隨心所欲的生活》,引起熱賣。無獨有偶地,彭菊先女士也出版《五十歲後,我出去一下》,更引起話題。似乎,人過半百,當人生和家庭已經完成階段性使命,不少人開始面對自我角色轉換,以及生活的重塑之路。


台灣法令對中高齡工作者伸出友善之手
根據《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》,所謂「中高齡者」的定義,指年滿45至65歲的工作者。2025年甫通過的《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》,明確地定義55歲以上有意願與能力繼續貢獻的族群。截至2025年8月,初估這個人口數約700萬人左右,意味著,台灣每三個人中,就有一位是頂著半白頭髮,還在工作崗位努力的人。這群壯年人口,曾經接受聯考制度的篩選,經歷台灣經濟起飛的榮光,對工作兢兢業業一輩子。他們維持健康,保持體態,不甘於被冠上「不良老人」帽子,自忖還有強大的工作能力,眼看日子一天天過,被動等待退休之日來臨,著實令人害怕,「熟齡戰力」還在,何言「退休」?

這些中高齡族群擁有行內專業,被產業發展洗練過,長期積累專業技巧與人脈,這絕對是年輕世代難以複製的資產。壯年工作者對企業甚至社會的更大積極意義便在於-價值傳承。這個價值傳承包括對於工作知識的積累、職場上對長官的尊重,以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當責態度。這絕對是許多企業主心中的寶!


產業帶頭 : 誰在擁抱壯年人才?
這群寶貴的壯年工作人口,已經開始有業者展開雙手熱烈歡迎:

●案例一:餐飲與零售業
摩斯漢堡推出「中高齡帶薪實習計畫」,讓45歲以上求職者先花兩周體驗門市;全家便利商店則設有「一日職場體驗」,讓壯年者先嘗試補貨、收銀、咖啡機操作等工作,甚至創造「老帶少」的場景。

●案例二:傳產製造與技術產業
台泥與福興等企業積極聘任45歲以上員工,擔任技術顧問或帶訓角色,確保技術與企業文化得以延續。

●案例三:外商與國際品牌
IKEA等零售品牌,建立彈性工時制度,讓壯年者能在包括客服、倉儲或門市工作。這些工作恰能發揮年長者耐心與良好溝通技巧的優勢。


業者的挑戰
50歲以後,是的,我承認,「眉角」比較多。
好消息是,他/她的毛病會事先告訴你,你不必猜,他們會直接告訴你他想要的。當然,要讓這群人在工作上有續航力,會有以下的挑戰:

1、世代溝通的鴻溝
年輕人與壯年者在溝通習慣、工作方法、工作價值觀存在本質上的差異。例如,壯年者習慣「人與人」的面對面交流,但數位世代習慣打簡訊的間接溝通。如果沒有溝通好,較容易引起世代摩擦。

2、隱性知識的轉譯
壯年員工擁有經驗,專業工作已經有手感。這種無法說清楚的「隱性知識」,牽扯到經驗值、細膩度、直覺,這些難以用文字全紀錄。企業必須協助將這些經驗文件化,或是轉譯成影片,成為教學內容,對新世代進行知識傳承與轉移。

3、成熟世代的學習成本
成熟世代在學習新事物,速度慢,犯錯率高,需要花時間循循善誘,在教學中又需顧及對方自尊,會需要企業主或經理人展現更多同理心。


企業主該如何放大壯年工作者價值?
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?看到一位資深主管帶著年輕面孔來提案,很自然地,你心中會有個穩定感。台灣55歲以上人口已經將近700萬人,邀請以前的高階主管重回到職場,帶領新嫩業務跑跑客戶、帶頭到客戶端進行業務談判、以專家態勢分析產業等,都是中高齡人口的先天優勢。因此,要擁有這雙重力量-「知識&人脈」,也許可以嘗試以下業界作法 :

1、職務再設計:將工作分解,讓壯年員工專注於經驗密集、穩定性要求高的部分,可減輕體力負擔。
2、建立導師制度:鼓勵壯年者成為培訓講師、顧問或成為「師傅」,並提供額外津貼,肯定其培育價值。
3、創造彈性空間:提供兼職、彈性工時或專案合作,減輕時間壓力,讓壯年者能更長久地留在職場上。
4、善用科技輔助:以簡易數位平台紀錄工作流程,讓壯年員工也能輕鬆上手,知識更容易留存在企業中。


未來展望:壯年就業的雙贏藍圖
台灣勢必需要更積極留存壯年人口於職場中。
當政府提供誘因,企業漸趨接受,社會也開始接受,壯年者又能積極迎接挑戰,我們將看到更多「傳承與創新」並行的場景:年輕人快速學習新科技,壯年者把穩健、細膩與責任感注入團隊中。兩代合力為企業創造新價值,也將傳承滲透人心的價值。


張敏敏 總經理 JW智緯管理顧問公司

  • 延伸閱讀
1022網頁維修公告(另開視窗)
勞工就業通計畫(另開視窗)
2025Q2-BANNER-活動開跑(另開視窗)
僱用安定措施(另開視窗)
支援青年就業計畫(另開視窗)
投資青年方案2.0(另開視窗)
45+就業資源網(另開視窗)
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(另開視窗)
職涯線上諮詢(另開視窗)